绩溪视窗 网站二维码
绩溪电信
伟大的变革
钱学森 绩溪视窗 新春走基层
榜样3 国家安全教育日 360行
当前位置: 绩溪视窗 > 文章详情

墨都小天地 人生大舞台

作者: 文章来源:黄山在线 点击数: 9144 更新时间:2016/9/28 8:15:02

    清乾隆时制墨名手、“胡开文”墨业创始人胡天柱(1742—1808)是绩溪上庄镇上庄村人;位于城东的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厂长、徽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美洪是绩溪长安镇大源村人。或许冥冥之中天意如此,长安与上庄仅隔一座山头,徒步也仅一个来小时。

  一

  周美洪出生于1957年。整个学生时代被文化大革命冲刷得七零八落,1975年高中毕业,他参加了1977年、1978年两次高考,遗憾的是均告失利。这让他想当一名老师的梦想破灭了。1979年,在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工作的父亲周富荣退休,周美洪顶班了,当起制墨工,从开始的不情愿到逐渐爱上了墨香味。“如果说,在没有制成墨锭之前,所有的松烟、油烟、墨胶都只是一堆材料的话,那么每一块成品墨,在一个流水线上下来,吸收了各道工序的人的体温,墨就活了起来,就有了灵魂。”周美洪道出了缘由。

  整个徽墨加工要历经“取烟材料、练烟、配料、锤打、揉馃、下印、拆印、晾墨、打磨、描金”及刻墨模、制作包装盒等13道工序,但关键的也就其中的两三道。其他的大抵是熟练工、或者说是力气活,只要肯吃苦,几个月就能出师单干了。周美洪也是当时墨厂有文化的人之一。加上能吃苦、肯钻研,一下子就从近300人的员工中脱颖而出,参与管理行列。周美洪管过仓库,搞过墨汁配方,还干过团支部书记,工会等。后来加入到销售队伍。

  当时的歙县二轻局所属大小21个企业中,流传着一句名言:不找县长找市场。有了市场,有了销路,厂子才有出路。可以说,市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厂发展和生存。思维敏捷,头脑灵活,有着亲和力的周美洪,在销售上倾其所能,借助徽墨得天独厚的平台和影响力,积极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和墨厂的销售团队一道走出了一条新路。1986年版《徽墨志》记载:1984年,歙县墨厂和徽墨赴香港展出,参观者络绎不绝,盛况空前。1985年,为纪念日本书道教育协会成立35周年,现代安徽文房四宝展销会在日本开幕,日本文化界人士和客商对徽墨评介极高。著名画家东山魁夷曾说过,“中国徽墨是受人欢迎的艺术珍品。我们从徽墨的艺术上,看到了古老悠久的中国文化。”正是在文化交流的推广下,徽墨畅销日本、东南亚、印度、西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量占总行销量的60%左右,以高档墨为主。国内各大城市都设有销售徽墨的固定网点,以江浙二省为重,国内销售量占总行销量的30%以上,以中低档墨为主。

  1988年,周美洪成了徽墨厂的副厂长。1992年,35岁的周美洪接过老厂长书画家姜林和的担子,当起了徽墨厂厂长。历史选择性地把一个时代的责任交给了周美洪。这厂长一当,就当到了今天。

  周美洪经常说,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

  这件事就是徽墨。

  二

  走进老胡开文墨厂,你便看到了两个斗大的隶书“墨都”,那气势,有着自信,更有担当和传承。

  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是全国有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782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1989年被定为“全国轻工业重点骨干企业”、1993年评为第一批“全国旅游商品定量生产企业”,拥有涉外参观,出口产品免检和自营出口权。企业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500多万元,现有员工286名,其中各类技术职称人员为80余人,年产徽墨60吨,书画墨汁150吨,各类文苑盒60万个,销售产值1500万元,是全国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专业生产经营单位。1999年7月兼并安徽歙砚厂(即歙县工艺厂),有偿接收起名人字画和歙砚精品,生产和经营歙砚和四雕工艺品,保持和发扬其独特的工艺水平。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歙县老胡开文墨厂也经历了企业改制和转型发展的阵痛。周美洪说:“只要是厂里的工人,无论什么工种,也无论能力大小,我绝不会叫一个职工回家!”

  没有下岗一个工人。或许不经历那场变革的人不知道,说出并做到这一承诺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心血。作为歙县二轻局21家企业之一的老胡开文墨厂,是目前唯一一个坚持下来并保持人员完整的百年老字号手工企业。周美洪坦言,当时厂里的工人,50岁以上的占了一半,还有不少是马上退休的,这个时候企业要缩减开支,就得拿这些老职工“开刀”,作为厂长他不忍心,更下不去手。“这些老人为了墨厂奉献了大半辈子,我没有理由让他们下岗。”那时候,周美洪有一句经典的话叫“三个人的饭可以五个人吃”、“宁肯少发工资,也不让一个人下岗”。

  身处老胡开文墨厂的职工是幸运的,他们有一个不放弃不抛弃的领头人;身处老胡开文墨厂的职工也是懂得感恩的,他们报答周美洪的,就是多干活,干好活,一起渡过眼前的难关。在全厂职工中,还有7个残疾人。没有让一个人成为下岗工人,没有让厂里的“40、50”为了生计、为了每天找工作而唉声叹气。

  叶薇是刻模工,打小患小儿麻痹症,走起路来有点瘸。叶薇说,改制的时候,周厂长太不容易,面临资金的压力,就连工资都是借来发的,但他从不和人说,一个人硬撑了下来。厂里的职工没有人不感激他。

  2015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来调研,当他得知现在的墨厂保持着原来的完整格局,一直发展到了现在,表示赞许和肯定。他对周美洪说,你把老胡开文墨厂原模原样地保持到现在,我们很感谢你。

  三

  2008年,周美洪被评为徽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7月,周美洪接到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全国文房四宝标准化中心的邀请函,邀请他参加《石砚》《墨汁》《墨锭》等国家标准的起草制定。周美洪也成了歙县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接到邀请参与文房四宝砚墨行业国家级标准的制定者。对于这些荣誉,周美洪显得淡定。他说,所谓代表性传承人,那就是说我只是个代表,出来代表大家一下而已,荣誉要归厂里136名职工(徽墨厂现有职工136人)。

  周美洪知人善用,稳住了一大批专业人才。现在他所兼并的歙县工艺厂里,就有歙砚非国家级传承人曹阶铭,还有不少徽墨省市级非遗传承人。

  周美洪常说,作为领导者决不能搞小团体,小帮派,在厂里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兄弟姐妹。

  现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传承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民歌演唱家操明花曾是徽墨厂的一名工人。操明花为了演唱事业,经常请假外出表演。1992年,周美洪当上厂长后,只要是操明花请假,一概批准。为此还为她停薪留职多年,一旦需要,她还可以回到厂里来。其后操明花在北京等地发展良好,没有再回墨厂,但她在厂里还有一套房子。“这里是她的家,哪个时候想回了,就回来看看。”周美洪说。

  墨厂纸盒工曹瑞金,丈夫在外打工,一个人带着个上学的孩子。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周美洪动用“个人关系”,积极为她的孩子择校,转到离家近的长青山中学就读。

  周美洪认为,徽墨技艺不能只传给某一个人,而是要传承给一拨人。只有更多的人掌握了徽墨制作的核心技术,这一百年老字号才能更好地发扬光大,才能走得更远。从1979起,周美洪就把家安在了厂里。一开始只有一个十来平方的住所,结婚时加了一间,这一住就是37年。从宿处拐一个门,就到了办公室。如果要以办公室为圆心,他在墨厂里各道工序、各个车间的行走距离只有区区20来米半径。“墨都”是个小天地,小到一盏茶时间就能溜个遍;人生是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生旦净末丑轮翻上演,而演好自己的角色,事事为工厂发展,事事为他人着想,却不是人人做得到,做得好的。周美洪在即将谢幕的徽墨厂厂长角色里,本真出演,踏实做事,真诚做人,引领着一个百年老字号,踏上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版权所有 清凉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话: 18956362188 13865632153 举报不良信息电话:17756398069
邮箱:zgwjxsc@163.com 地址:绩溪县城适之街老凤祥银楼二楼 皖ICP备15023562号 皖公网安备 34182402000138号